近日,由于部分農產品出口國開始限制農產品出口,引發人們對糧食安全的焦慮。對這一問題,可以先講結論,再具體分析。結論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農產品貿易限制,不會影響中國的糧食安全。
?什么國家在限制農產品出口
據媒體報道,限制農產品出口的國家有越南、哈薩克斯坦、泰國、塞爾維亞等。其中,越南令大米出口商們至少到3月28日之前,都暫停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哈薩克斯坦將對11種農產品實行限制出口;泰國3月26日起對雞蛋進行為期7天出口禁令;塞爾維亞也已宣布暫停出口葵花籽油等農產品。
目前除這些國家之外,暫時還沒有其他的農產品出口限制,當然,不能排除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有新的國家頒布農產品出口禁令。
拋開標題黨的戲劇性夸張,不難發現,上述國家并不代表全球農產品貿易的主流,其出口禁令也不是因為反對現有貿易體系,而是為了保障疫情下的民生物資并適當調高食品供應的安全冗余。之所以要這么做,則是因為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國應對疫情的物資保障不夠穩固。
?越南與哈薩克斯坦的農業簡述
逐條來看上述農產品出口禁令——泰國限制雞蛋出口一周,以及塞爾維亞是限制出口葵花籽油,沒有普遍意義,暫且不論。相對“勁爆”的是,越南限制大米出口和哈薩克斯坦限制11種農產品出口。越南和哈薩克斯坦兩國作為傳統的大米和小麥出口國,此情此景,容易讓人誤讀。
為什么說是誤讀呢?
越南是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僅次于印度和泰國,但其自身的糧食安全狀況并不樂觀。
越南國土面積33萬平方公里,人口9300萬人,人均GDP為2600美元,人均耕地面積0.075公頃。從農業資源來看,越南人均1畝地,少于中國人均耕地,之所以出口大米,是因為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也就是老人家說的“窮的時候吃得少”。20年前,中國也是農產品凈出國口,稍微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農產品出口是出口創匯的重要手段”。同樣,印度成為大米第一出口國,也不是因為糧食太多,而是因為錢不多。
哈薩克斯坦國土面積272萬平方公里,1800萬人,人均GDP為9812美元,人均耕地面積1.65公頃,看似農業資源豐富。但這是一種錯覺,農業產出從來都是短板決定,中國和越南缺地,哈薩克斯坦缺水——哈薩克斯坦年均降雨量只有250毫米,灌溉面積只有農業用地的6‰;對應中國的數字是645毫米和10%,越南是1800毫米。
2019年哈薩斯坦谷物總產量2000萬噸,其中小麥約為1400萬噸,可供出口的小麥800萬噸,年末庫存為360萬噸,為歷史最低水平。由于天氣影響,2020年度哈國小麥產量預測為1145萬噸,庫存會進一步下降。在疫情背景下,哈薩克斯坦限制農產品出口并不奇怪;事實上,2019年度哈薩克斯坦已經開始限制小麥出口了。
? 大米貿易
越南、哈薩克斯坦的農產品供需格局并不穩固。越南隨著工業化發展,未來將會成為農產品凈進口國;哈薩克斯坦則是農業生產基礎疲弱,并不是穩定的全球糧食供應者。所以從全球主要糧食貿易來看,越南和哈薩克斯坦更多的是政治存在感。
2019年全球大米產量5億噸,貿易量4500萬噸,貿易量占產量9%。說明90%以上的大米消費來自本地生產。在糧食安全背景下,各國都對口糧生產較為重視,全球人口大國多以稻米為主食,如中國、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所以大家拼命生產。日本整個國家食物的熱量自給率只有35%,但是稻谷自給率100%。所以,大米貿易在全球貿易中主要是刷品種存在感。
2019年中國進口了250萬噸大米,是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其中從越南進口的48萬噸。數字聽起來很嚇人,但是中國大米年產量1.5億噸,進口量僅占比1.7%。中國大米進口并不是因為短缺,實際上2019年中國還出口270萬噸大米,是大米凈出口國。
不少人認為,進口大米是因為國際價格便宜,有一定道理。2019年中國進口大米均價約為1.4元每公斤。但更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始終在維持一個合理的糧食貿易秩序。何況進口這250萬噸大米總價13億美元,從國家來說,并不是什么大的支出——我國同期維持糧油儲備的預算費用高達1177億元。
說白了,48萬噸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越南不出口大米,對中國來說,沒有影響。
? 小麥貿易
與大米不同,小麥是貿易程度非常高的糧食作物。2019年全球小麥產量為7.6億噸,貿易量1.7億噸,貿易量占產量比例為22%。對于部分國家來說,小麥幾乎完全有賴于進口,例如日本85%以上的國內小麥消費依賴進口,韓國和印尼幾乎100%的消費依賴進口。所以,小麥貿易對國際社會的影響比大米貿易要重要的多。
在小麥貿易中,哈薩克斯坦扮演的角色飄忽不定,多時候出口1000萬噸,少的時候500萬噸,完全取決于國內生產情況。對比全球小麥貿易1.7億噸的水平,哈國總出口并不是很大,但是哈國小麥出口的重要性體現在地緣上,其出口目的地主要是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周邊國家,另外還有伊朗。哈薩克斯坦減少出口,對這些國家的影響較大。
我國歷史上一直是小麥進口國。不過,2000年以來,在國家大力發展下,小麥產量不斷提高,小麥的自給水平快速提高,全球一半以上的小麥庫存在中國。
當前,中國每年仍然要進口接近400萬噸小麥,相當于產量的3%,主要原因是調劑小麥結構。我們知道,做面包、饅頭、蛋糕的面粉不一樣,不同的面粉對應不同的小麥品種,而品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氣候和生長環境影響,中國不可能生產所有品種的小麥,因此總要進口一部分。
中國2019年從哈薩克斯坦進口小麥約進口40萬噸,相對自產總量而言,微不足道。之所以要進口,道理同從越南進口大米一樣,主要是為了維系全球糧食貿易秩序。
? 為什么需要維持全球糧食貿易秩序
“民以食為天”,糧食貿易要求穩定性。貿易鏈條一旦斷開,運輸、港口、檢疫等資源設施一旦廢置,再要重啟,成本會很高昂。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會在不缺糧的情況下,保持一定量的進口。
但在全球糧食貿易的現實中,穩定性卻難求。很少有國家像中國這樣,愿意進行超量的生產和儲備,畢竟糧食賣不掉是會壞的。更多的是采取類似越南和哈薩克斯坦的做法,于是農產品的出口禁令和進口限制令交替運行,不斷蠶食著全球糧食貿易的穩定性。可以預見,未來疫情結束后,待越南大米庫存積壓、哈國小麥產出恢復之時,又會加強出口,要求中國增加進口。
總之,眼下越南和哈薩克斯坦的農產品出口禁令,主要影響周邊國家,給傳統的貿易伙伴,如菲律賓、印尼、烏茲別克斯坦帶來一定的安全威脅。至于中國,并不缺這48萬噸的越南大米和40萬噸的哈國小麥,大家可以不必杞人憂天。
? 寫在最后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年代,販賣焦慮似乎成為媒體、自媒體運營的慣用策略,糧食危機也應運而生,成為最“燃”的話題之一。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國近日出臺的農產品出口禁令作為疫情下的政策調整,可以理解,也應該包容,但媒體借此販賣焦慮,實為不妥。
我們不妨期待一下越南和哈薩克斯坦農產品出口禁令解除之后,糧食貿易鏈條的重啟:哈薩克斯坦將多余的小麥通過中歐班列連云港裝船出口到越南,回程時候裝滿越南大米從連云港上岸裝車用中歐班列出口到哈薩克斯坦,運能一點都不會浪費!
消息來源:中國農網